1、查看磁盘或目录容量

·df [选项] 磁盘或目录

选项:

-i:查看inode使用情况

-h:以合适的方式显示

-m:以MB为单位显示

·du [选项] [文件或目录]:查看某个目录或文件所占空间大小。

选项:

-a:显示全部文件和目录的大小

-b:以B为单位显示

-k:以k为单位显示

-hhumen

-c:表示最后加总

-s:只列出总和

 blob.png

blob.png

2、磁盘分区与格式化

1)磁盘分区命令:fdisk [-l] [设备名称]

fdisk -l:列出全部磁盘设备及分区表

blob.png

fdisk 设备名:进入分区模式,但只能分小于2TB的分区。

blob.png

linux最多只能分4个主分区,一般情况不分4个主分区,而是分一个扩展分区,再分逻辑分区(跟windows分区一样),分区过程相对简单。

2)格式化:mkfsmke2fs命令。

mke2fs [选项] 分区

选项:

-b:指定块大小,如1024B2048B4096B

-i:设定inode大小

-N:设定inode数量

-c:格式化前检测

-L:设置分区标签

-j:使用ext3格式

-t:指定文件系统类型,比如ext2ext3ext4,但不支持xfs

格式化的另一个命令:mkfs.*  分区

*ext2ext3ext4xfsvfat等格式。

3、磁盘挂载

磁盘挂载命令:mount [选项] 源目录  挂载点

要想在开机启动时挂载,则需要配置/etc/fstab文件,此文件配置格式:

要挂载的分区  挂载点 格式 挂载参数  备份级别  是否自检

挂载参数:

asysnc/sync:是否与内存同步,前者不同步,后者同步

auto/noauto:是否开机自动挂载。前者自动挂载,后者不自动挂载

default:默认选项,包含了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选项。

ro:只读

rw:读写

exec/noexec:是否可执行,前者可执行,后者不可执行

user/nouser:是否运行root之外的用户挂载,前者允许,后者不允许

suid/nosuid:是否允许有suid属性,前者允许,后者不允许。

userquota:启动用户磁盘配额

groupauota:启动用户组磁盘配额

备份选项:1表示备份,0表示不备份

自检选项:0表示不自检,12表示自检。1优先级比2高。

例如:

/dev/sda1  /test  ext4  default  0  0

UUID=d512dglkal789  /test  xfs  default  0  0

要挂载的分区可以使用UUID,也可以使用分区的路径。

配置好/etc/fstab文件后,运行mount   -a即可。

卸载命令:umount  挂载点

·blkid:查看分区的UUID,格式等信息.

4、交换分区swap

增加swap:建立一个空间  –> 格式化: mkswap  –>  使用:swapon

1)建立一个空间:可以新建一个磁盘分区,也可以使用dd创建,比如使用dd命令创建一个1024M的文件:

dd   if=/dev/zero  of=/tmp/swapfile  bs=1M  count=1024

2)格式化:mkswap  /tmp/swapfile

3)使用:swapon  /tmp/swapfile

想要开机启动是使用此swap,在/etc/fstab添加以下配置:

/tmp/swapfile  swap  swap  default  0  0

 

分类: Linux基础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